兴农评丨农村“养女防老”成趋势,“传男不传女”也该变了 养女防老在传统农村观念里

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养女防老
在传统农村观念里,兴农“养儿防老,评丨积谷防饥”是农村男铁律,“生儿子”被当作晚年保障。成趋传女但这一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势传转变。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师生调研发现,也该如今,养女防老嫁出去的女儿共同甚至更多地承担起了农村父母的养老责任,出现了所谓的“女儿养老”现象。(据12月26日南风窗)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人口流动与家庭结构变化的结果。
少子化和城镇化使得儿子养老面临压力。农村居民生育观念逐渐转变,农村家庭子女数量明显减少,单纯依靠儿子养老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城子女难以和老人长期一起居住并承担传统的赡养职责。
农村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为“女儿养老”奠定了现实基础。以往女性经济不独立,只能依附夫家,承担给公婆养老之责,许多“养儿防老”的本质是“儿媳养老”。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女性普遍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也几乎与城市女性无差别,有了稳定收入,既改变了自身家庭地位,也为父母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均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女儿参与养老不是取代儿子的角色,而是基于亲情与家庭伦理的共同担当。女儿的细致入微与儿子的有力扶持相互配合,方能让父母在暮年收获更为周全、暖心的照料与呵护,也有利于促进家庭内部关系的平衡与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养儿防老”观念已逐渐转变,但“传男不传女”的观念却依旧滞后。如报道的案例所示,在农村,承担着更多养老责任的女儿分得的家庭财产往往比儿子少,耕地、宅基地等分配多以儿子为主体,外嫁女往往难以“分一杯羹”,这不仅有家庭“偏心”的因素,也有以村集体等为代表的乡村社会传统观念的桎梏。
农村“女儿养老”现象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生动写照,它既反映了社会进步的积极一面,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更为完善、公平且可持续的养老体系,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推动移风易俗,才能让更多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作者:方壮玮
相关文章
- 冷门专业在就业市场受青睐说明什么? 编辑:汤晓雪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5-08
- 一夕之间,植物奶以卷土之势袭来,原本只是小众消费习惯的这一饮品突然之间成了随处可见的单品,无论是街边的便利店,还是面包店,又或者是咖啡店,植物奶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所谓“植物奶2025-05-08
-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伊少军记者李洪涛)记者从吉林省公主岭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该局了解到东三街道先锋社区10户群众的“小小微心愿&rd2025-05-08
- 1.4 IL辅助酶解提取从天然活性物质含量丰富的谷物、植物中提取酚类物质时,细胞壁的紧密排列结构在常规溶剂中难降解是提取不彻底的原因之一,而通过IL破坏细胞壁结构或削弱其分子作用力可明显降低提取阻力。2025-05-08
- 今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午后震荡回升涨0.49%。板块方面,建筑装饰、养殖业、房地产服务等板块领涨,传媒、教育、互联网电商等板块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213.59点,涨幅0.49%,成交2025-05-08
- 新西兰是最早基于《生物安全1993》下建立和应用IHS来控制虫害和有害生物入侵以保护本国的生态安全的国家。新西兰《生物安全法1993》规定,任何有生物安全风险的货物进入新西兰或偶然进口新的生物应制定一2025-05-08
最新评论